当前位置:首页 > 健康科普 >科普大讲堂
春季养生之防病篇丨春季常保暖,恭祝寿延长
发布者:质控  发布时间:2022-02-10


立春已至,春天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,万物逐渐从严冬中苏醒。春寒料峭、乍暖还寒这两个成语都相当精确的描述了春季气候特点。早春薄寒浸人肌骨,冬末春初气候忽冷忽热,气温将由寒转热慢慢过渡,阴退阳长、阳气渐生,做好春季防病为虎年的身体健康打好基础。

 

呼吸系统疾病

 

    春季为风邪主令季节。“风为百病之长”,风邪是外邪中导致疾病的首位,这也是导致我们在春季的时候容易出现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。春季的时候我们人体阳气生发,肌肤腠理疏松开放,容易被外来风邪所侵,引发外感病症如上呼吸道感染、流行性感冒、肺炎等。这在中医中都属于温病的范围,正是春季的高发病。

 

 

应对措施:

 

1、注意保暖。药王孙思邈曾说“春天不可薄衣,令人伤寒、霍乱,食不消、头痛。”春季不要忙着减衣,尤其头颈部是外邪进入人体的重要渠道,不要过早的摘掉帽子、取下围巾、减去衣物。

 

2、戴口罩、少聚集。在后疫情时代,伴随春季呼吸系统疾病高发时期,儿童、老年人等特殊群体,前往公共场合戴好口罩,能有效预防流感、传染病。对于过敏性体质人群,远离花粉等过敏源。尽量避免去人多嘈杂、空气流通差的地方,防止交叉感染。

 

3、开窗通风。预防流感,居室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是非常重要的。另外,感冒病毒会通过飞沫传染,患者与他人对话时最好戴上口罩,避免病毒的扩散。

 

 

心脑血管疾病

 

    春节亲朋好友团聚时,打牌、麻将等娱乐活动容易使老年人情绪过于激动,致心率加快,血压升高,就有可能诱发中风、心脏病的突然发作。因此,春季除了“外风”之外,还需防“内风”。春季肝气生发,风气通于肝,肝阴不足或肝失所养,都会诱发肝风。肝风内中或肝风上扰,则容易诱发急性心脑血管病。尤其是中老年人心肺功能较差者,如果受寒感冒,血管会剧烈收缩,易造成的心绞痛甚至心梗,无疑是雪上加霜。

 

 

应对措施:

 

1、防寒保暖。春节外出走亲访友,尤其是晚上出去聚餐,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,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戴好帽子,防止头部受寒导致脑血管意外发生。

 

2、定时定量服药。对有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,定时定量服药最重要。千万不要因为过年走亲访友事务繁多而忘记吃药;或者自感症状加重或好转而改变用药剂量,如此容易导致血压甚至心脑血管意外发生。

 

 

胃肠道疾病

    过年时,很多家庭总有储备年菜的习惯,凉拌菜、卤菜会做很多,往往要吃上一两周,就是为了讨“年年有余”的口彩,应“过年不动刀”的景。殊不知,从食品卫生来讲,也存有隐患。虽说冬季并非是胃肠道细菌感染的高发季节,但春节期间,却往往会呈现出一个小高峰。此外,过年时,日常生活节奏被彻底打乱,吃饭也变得没有规律,甚至会出现饥一顿、饱一顿,冷一顿、热一顿的现象,胃肠功能被严重削弱,出现腹痛、胃胀等情况。

 

 

应对措施:

1、注意饮食卫生。尽量少吃或不吃剩饭菜,如果吃剩饭菜,一定要彻底加热,防止细菌性食物中毒。饮食上春季宜清补养肝,通利肠胃,避免肥甘厚味、温热辛辣食物,助热生火导致肝阳上亢。

 

2、胃肠饮食保暖。忽冷忽热的不节律饮食容易导致胃肠型感冒等,不妨将冷饮换成温热的茶水,既能顾护脾胃阳气,也能促进消化,这些对我们健康来说都是很关键的。

 

3、出现症状及时就医。一旦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、发热等述症状,应尽量卧床休息,同时口服葡萄糖电解质液或是冲兑糖盐水以补充丢失的体液。如果呕吐持续或是腹泻严重,则需马上到医院就诊,进行相关检查治疗。此时,病人应吃清淡的流质或半流质食品来缓解胃肠负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