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健康科普 >科普大讲堂
霜降过后气温骤降,该怎么养脾胃呢?
发布者:管理员  发布时间:2024-10-25

霜降有“三防”


图片

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8个节气,此节气,天气渐冷,开始有霜,昼夜温差加大此时节要做好养生保健,无论起居养生还是运动调养都应谨慎。

01
防秋寒

霜降时,阳气由收到藏,不适合再“秋冻”了,而是要注意防寒保暖,尤其要注意脚部和胃部的保暖。

老年人如果患有“老寒腿”,睡前可以用热水泡泡脚。一些年轻人为了时尚而露出脚踝,也有可能导致“老寒腿”

❄提醒您:霜降时节,要保护好脚踝、膝关节等,把袜子和秋裤穿起来,关注天气变化,及时保暖。

02
防秋郁

霜降过后,草木枯萎,落叶缤纷,万物萧瑟。这种肃杀的景象容易让人患得患失,甚至情绪低落、抑郁。严重的话,还可能出现季节性的情感障碍。所以,在霜降时节,要及时关注并调整情绪,注意防秋郁。

03
防秋燥

霜降是秋天的尾巴,每到这个时候,我们往往会感到更加干燥,很多人会出现口干、唇干、鼻干、咽干、皮肤干燥、大便干结等问题。这些都是因为燥邪耗伤津液导致的。

在饮食方面,可多吃一些温润的食物,如芝麻、蜂蜜、银耳、百合、山药等,以滋阴润燥、养肺生津。

霜降时节气温骤降,该如何调养脾胃?

霜降过后天气明显转凉,饮食生冷或穿衣不慎就容易感受寒邪,寒邪伤及脾胃阳气,尤其是原本脾胃弱的人群,容易出现腹泻、腹冷痛、消化不良的症状。中医强调霜降节气的进补要注重调理好脾胃,“冬令进补”时好食材的营养才能更好地被人体吸收和利用。脾胃弱或外寒内热容易出现“虚不受补”的情况。

这个季节应当避免吃生冷水果、凉拌菜等。日常烹饪时,可以适当加一些香叶、紫苏、生姜、丁香、肉蔻这类调味品,既去腥增香,又可以帮助改变脾胃虚弱情况,有助运消化、行气消胀的作用。推荐南瓜山药粥,山药能养胃健脾补肾,还能辅助治疗脾胃虚寒引起的慢性腹泻,南瓜甘温耐饥、补中益气。

进食时要注意烹煮熟烂、细嚼慢咽。中医认为,这属于火化和口化,“二化得力,不劳于胃”,也就是说,当烹饪和咀嚼到位时,对脾胃弱的人群有一定的帮助。

中医八段锦中的“调理脾胃须单举”一式,两侧手臂分别上举到位,中间交叉到中脘穴,同时牵拉脾胃经,有促进胃肠蠕动、调理脾胃阳气的作用。还可以搓热手掌按摩中脘穴和关元穴,有健运脾胃、温补元气的效果,腹部搓揉动作由轻到重,直到感觉发热则有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