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健康科普 >科普大讲堂
听力损伤不可忽视,有年轻人,开始“听力早衰”了
发布者:管理员  发布时间:2024-10-17
听力不好是种什么体验?


聊天时总需要对方重复、手机或电视音量开很大、经常错过门铃或电话铃声……


您知道吗?人耳的听力在30~40岁就会开始出现下降。


有研究报道 60~75岁的老年人中,听力下降的发病率高达60%。


虽然早期听力下降的症状不明显,但却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和人际关系,常导致沟通困难、社会孤立、认知能力下降,增加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,明显降低生活质量。


大家常认为“耳背”是老年人的专属,但如今,听力下降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了。世界卫生组织推算,全球有超10亿12~35岁人群面临失去听力的风险。


两个方法自测听力健康



如果年轻人发现自己经常听不清别人讲话,要求对方重新说一遍,需要提高手机、电视的音量,安静或平常状态下有耳鸣现象,被人说讲话声音大等,一定要提高警惕,及时就医检查治疗。

临床中突发耳鸣、耳聋的病例很多,不少人是偶然发现的。自检及互检听力有以下两种方法。



表声检测

 

在安静室内先堵上一只耳朵,用另一只耳朵在距离钟表80厘米的位置听秒针的声响。如果能听到,视为正常;如果需缩短距离才能听到,表示听力出现下降。

 

语声检测

 

在安静室内,被检测者侧对着检测者站立,并堵上另一侧的耳朵,两人要相距6米远;检测者用气声说话,被检测者能听清为正常,如果需缩短距离才能听清,为听力降低。




如何判断自己听力程度?

1.听力下降,如说话声音变高,与人交谈时听不清、需别人重复;

2.出现耳鸣、耳痛;

3.听到噪声感觉烦躁。


出现上述症状,您就需要及时到医院检查了。听力损伤治疗越早效果越好,如果失去最佳时机,听力就很难恢复了。


提醒:这些陋习易致听力早衰

耳聋的发病率始终存在,近些年由于环境污染,生活节奏加快,耳聋的发病率逐年上升。而后天性耳聋的致病原因要复杂得多。有以下几种原因:


STEP 01
喜欢掏耳朵

掏耳朵是很多人都有的习惯,殊不知这种看似讲卫生的行为却是在损害听力,如用牙签、针、发卡等尖锐物品掏耳朵,容易造成鼓膜穿孔,会造成外耳道发炎,严重时可导致听力减退。


STEP 02
周围环境声音过大

声音对听力的伤害主要分两类:一是突然而来的巨大声响,如爆炸声;另一种是慢性噪音,长时间在高噪音下工作,听觉不知不觉受到伤害。



STEP 03
经常发脾气、情绪激动

压力、疲劳、情绪激动、病毒感染和其他因素导致身体的肾上腺素分泌增加,小动脉痉挛和收缩内耳微循环,导致内耳缺血、缺氧,导致内耳疾病,损害内耳耳神经,导致听力下降。



STEP 04
用力拧鼻涕

用两手指捏住两侧鼻翼用力擤鼻涕,易将含有大量病毒和细菌的鼻涕向鼻后孔挤出,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。


STEP 05
抽烟喝酒

这是因为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毒素,会引起内耳小血管收缩痉挛,使内耳血液循环发生障碍;酒精慢性中毒可直接损害听神经。



STEP 06
压力过大


长时间处于高强度压力、紧张、焦虑等负面情绪下,会使大脑及听觉神经的供血供氧不足,内耳微循环出现障碍,引发耳鸣、听力下降,甚至诱发突发性耳聋。


STEP 07
经常熬夜


一般年轻的耳鸣、耳聋患者患病前多有一段过度疲劳期。

比如,不少白领患者反映耳聋前曾连续加班,睡眠少,感觉十分劳累;学生患者则多表示在考试前有持续熬夜的经历。



保护听力的4个细节


听力损伤最可怕的后果就是不可逆,因为听毛细胞没有再生能力,它的数量固定,一旦细胞死亡,听力损害就是永久性的。生活中注意以下几个细节,能帮耳朵保护好听力。

注意耳朵卫生

保持耳道干燥,不要频繁掏耳朵,耳朵要采用科学的方法,即用干净棉签浸少量酒精或甘油,轻轻擦拭耳道。可以每周对耳廓周围清理一次,但是不宜每天都清洁如果耵聍较多,影响听力,可定期到医院进行清理。

戴耳机有「60-60-60」原则

无论戴何种耳机,音量不要超过总音量的 60%,每次听的时间不要超过 60 分钟,外界声音最好不超过 60 分贝,切忌戴着耳机睡觉。

注意擤鼻方式

不要同时按住两侧鼻子用力。这样会使鼻腔内压力骤然升高,导致带有细菌、病毒的分泌物沿着耳咽管被压送至中耳腔内,中耳感染风险上升,造成听力损害。

定期做听力检查

普通人每年进行1次听力检查;特殊行业,如装修行业、娱乐场所工作者、建筑行业等工作人员建议每年检查2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