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健康科普 >科普大讲堂
节气顺时养生 | 花常好,月长圆,中秋养生这样做
发布者:管理员  发布时间:2024-09-16

 俗话说“春捂秋冻、不生杂病”,中秋时节气温下降,气候多变,不要急于添加过多衣服,避免汗出受风,诱发感冒、咳嗽等疾病。但中秋假期人们晨起赶路、夜间赏月时,注意早晚凉风时至,宜适当增减衣物。老人、儿童体质较弱者,则要及时注意防寒保暖。

 建议:睡前可以用艾叶泡脚,水温不宜过高,自觉微微汗出,水量高于脚踝上四横指即可。艾草具有温经通脉、散寒止痛功效,用其泡脚可促进血液循环,增强抵抗力,预防感冒等。






调畅情志  怡情养神
图片
图片

 中秋,时值秋季,精神调养,宜“使志安宁......收敛神气”。但佳节期间,与亲朋团聚,或觥筹交错、把酒言欢,或叙事怀旧,感明月易低人易散、秋风落叶,触景生情,易给人们带来一些情绪波动。因此,注意要保持良好的心态,保持内心平静,以平常心看待万事万物的变化,放松心情,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波动。

 建议:如果自觉情绪低落、胸闷心慌、心烦等不适,可以按揉以下穴位:

1.jpg

膻中穴:位于两乳之间,平第四肋间隙,可宁心安神、开胸除闷,具有调理人身气机之功能。可用于一切气机不畅的病变。

2.jpg

太冲穴:位于足背,第一、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,具有清肝泻火、平肝潜阳的功效,能治疗与情志有关的疾病,通常用此穴泻肝火、养肝气,从而疏肝解郁。

3.jpg

劳宫穴:握拳时中指指尖所指处,具有主泻心火热、安定心神的功效,对失眠、心痛烦闷、精神不济等有良好的调节作用;



秋季茶饮方


麦冬、枸杞、百合、大枣、菊花,可养肺、胃、肝、肾之阴,润燥生津,清心安神,轻疏燥邪。


麦冬味甘、微苦,性微寒。归胃、肺、心经。
【功效】养阴生津,润肺清心。

枸杞味甘,性平。归肝、肾经。

【功效】滋补肝肾,益精明目。

百合味甘,性微寒。归肺、心、胃经。

【功效】养阴润肺,清心安神。

大枣味甘,性温。归脾、胃心经。

【功效】补中益气,养血安神。

菊花味辛、甘、苦,性微寒。归肺、肝经。

【功效】疏散风热,平抑肝阳,清肝明目,清热解毒。


饮食调养


中秋养生

秋季既要尽量减少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,如辣椒、洋葱、韭菜、大蒜等;又要少食凉性食物,谨记“秋瓜坏肚”。秋季可以食用滋阴润肺的食物,比如冰糖雪梨羮、杏仁粳米粥、百合冬瓜汤等,同时可适量多吃芝麻、蜂蜜、甘蔗、菠菜、白木耳、鸭肉、乳品等柔润食物。

中秋为易患泻痢之时,饮食不宜过于油腻生冷,生冷、油腻易伤脾胃,导致泻痢之症。建议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根茎类蔬菜,比如土豆、红薯、莲藕、竹笋等食物。



起居调养


中秋养生

秋季昼夜温差逐渐变大,初秋气温较热易感温燥,深秋天气较为寒冷易感凉燥,应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,且着衣不宜太多,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,这就是人们常说“春捂秋冻,不生杂病”。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,“秋冻”并不是单纯的“遇冷少穿衣”,而是当天气骤然变冷时,需要适当地增衣,以凉而不寒为宜。

秋季宜保持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,一般以晚10点入睡,早晨6点起床为宜,既顺应阳气的收敛,又能舒展肺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