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健康科普 >科普大讲堂
越来越多人胆结石至切除胆囊!提醒:有3种吃饭习惯,尽早改
发布者:管理员  发布时间:2024-06-26

哪些人需要接受胆囊切除术

(1)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,需要先进行保守治疗,待病情和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后2~3个月内即要采取手术治疗。


(2)胆囊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,反复出现腹痛、消化不良症状,在采取药物治疗后病情没有得到有效缓解,通过辅助检查发现胆囊功能明显受损,则需要尽早接受手术治疗。


(3)单发胆囊息肉,直径在10mm以上,基底宽,进行性增大,有血流供应,胆囊壁增厚,具有较高的癌变风险;单个胆囊结石直径在30mm以上,与常规胆囊结石相比较癌变发生率要高出10倍,需尽早采取手术治疗。


(4)充满型胆囊结石或瓷化胆囊者,其胆囊功能基本丧失,通常也需要尽早手术治疗。


(5)既往存在胆囊炎、胆道结石、急性胰腺炎发作的合并症,再次发生的概率较高,需接受手术治疗。



切除胆囊后,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?


胆囊切除手术是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将病变部位切除,一般针对胆囊结石、胆囊炎、胆囊息肉以及胆囊癌等疾病。


切除胆囊后,身体可能会面临以下4大后遗症:


1、腹胀、腹泻、腹痛


切除胆囊后,就没有了储存胆汁的地方,这些胆汁会直接进入到肠道内。在术后1~3个月,大部分患者会有腹泻、消化不良、轻微腹胀、胃胀等并发症,腹泻症状会在摄入油腻食物后加重,但这些症状一般在术后1个月左右会慢慢缓解


2、反流性食管炎


未经浓缩的胆汁直接进入到肠道内,如果胆汁数量过多的话可能会反流到胃部导致胃部pH值上升,给胃黏膜带来不良的刺激,容易诱发反流性食管炎、胃炎。


3、增加胆管结石风险


部分患者可能有反复胆道感染、胆汁淤积的问题,在胆囊切除后这些症状依旧存在,胆管等胆道的其他地方在术后很可能会发生结石。


另外,胆囊切除后胆总管可能代偿性扩张,或是术后并发了胆管狭窄,导致胆汁原来的流动特性被打破形成了涡流,也容易诱发胆管结石。




4、增加肠癌风险


切除胆囊是否会增加肠癌风险这一观点目前是存在较大的争议性


有关研究对27万多名胆囊结石患者在术后进行了长达33年的随访,结果发现切除胆囊后,结肠癌的发病风险有小幅度提升。但也有研究指出,切除胆囊并不会增加肠癌风险。


觉得会增加的原因可能是胆汁进入肠道内后会被肠道细菌分解,促成次级胆汁酸形成,高浓度的次级胆汁酸会爱肠道内转变成甲基胆蒽,该物质具有较强的致癌作用,会增加肠癌的发生风险。


越来越多人患胆囊癌,

3个吃饭习惯尽早改正


美国《癌症》杂志发布的一项研究数据显示,全球范围内胆囊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在上升。1990~2017年全球胆囊癌、胆管癌的发病率增加了76%、死亡率增加了65%,而在我国,胆囊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则分别增加了84%、44%


胆囊主要是用来储存和浓缩胆汁,帮助消化脂肪,在某种程度上来说,胆囊癌的发生与饮食习惯有着重要的关系,尤其是以下3种饮食习惯,可能会增加胆囊癌的发生。


1、不吃早餐


经过一夜的睡眠体内的胆汁库存十分丰富,且胆固醇饱和度较高。此时没有不吃早餐的话,胆囊就无法浓缩,胆汁会在胆囊内长时间浓缩,胆固醇也处于过度饱和状态下,非常容易形成结石。


2、饮食油腻


油腻的食物摄入过量,会导致体内胆固醇水平增加,肝脏分泌到胆汁内的胆固醇水平就比较多,就容易引起结石发生。


3、长期节食


规律进食时胆囊也会规律收缩让胆汁排出肠道促进消化,长期节食会让胆囊无法得到充足的刺激,胆汁浓缩在内无法及时排出。长时间储存在胆囊内,胆固醇更容易析出形成结石。


胆囊结石的出现与胆囊癌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系,但二者不能划上等号,发现结石后遵医嘱及时治疗或定期随访,可以很大程度预防其演变成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