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六个节气,也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。秋分时节,阴气渐盛,秋风渐起,桂花飘香,层林尽染,秋的气息愈发浓厚。秋分中的“分”即为“平分”的意思,除了指昼夜平分外,还有一层意思是平分了秋季。人们要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,应节气养生。
秋分时节正是秋燥袭人之时,在饮食摄养上应掌握“润燥养胃”的原则,少食辣椒、葱姜等辛味之品。可适当多吃有温润去燥的食物,如蜂蜜、芝麻、核桃、杏仁、熟梨、柿子、百合、银耳、山药等。每天坚持少量多次饮水,以温开水为佳,也可选择适合的中药代茶饮为养生助力。
每个人都应该“秋冻”,但冻的方法和程度要因人而异,以下4类人要注意保暖。 1、肠胃病患者 肠胃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,冷空气侵犯胃肠,气血运行不畅,易导致肠胃疾病复发,容易引起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症状,校园内的学生还容易出现传染性的秋季腹泻。尤其是慢性腹泻、溃疡病人受寒冷刺激后,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。 2、心血管疾病患者 寒冷容易导致人体的血管紧张,使得气血凝滞,血脉挛缩,心脉失养,从而会引起血压的波动及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。所以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,尤其是老年患者,要注意保暖。 3、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患有哮喘、支气管炎等疾病的人呼吸道的防御功能比较差,寒邪容易乘虚而入,导致咳嗽、气喘等症状加重,不利于疾病的康复。 4、关节病患者 有类风湿性关节炎、骨性关节炎等骨关节疾病的人群,受寒时“老寒腿”会疼痛加剧,故应注意腿部保暖,不宜受冻。
中医经常说:百病由寒生。寒气重,很多病都会跟着发生。我们人体最容易受凉的三个部位分别是:头部、肚脐、脚部。秋分一到,这三个部位要注意保暖,不让它们冻着。 头作为人体“诸阳之会”,是全身阳气最旺盛的部位之一。受寒,体内阳气会散失大,受凉后会引起头痛等。另外,患有心脑血管病的人,尤其要在这方面提高警惕。外出的时最好戴帽子,洗头时用水要比平时热一点。 中医称肚脐为神阙穴,温暖这个穴位可以鼓舞机体阳气,特别是一些脾胃虚弱,怕冷、易腹泻的人,要特别注意这个部位的保暖,还可以采取经常在肚脐热敷的方法,驱寒助阳。 脚是人体各个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,因此,血液流经的路程也最长,而脚又汇集了全身的诸多经脉,所以人们常说“脚冷,则冷全身”。足部寒冷,机体抵抗力就会下降,病邪就有可能乘虚而入。睡前泡脚,帮助散寒除湿,暖身入眠。 昼夜均而寒暑平, 秋分阴阳相伴已。 应避风而藏脚踝, 防燥辛酸果蔬食。 明目养肝杞菊茶, 静养以收敛神气。 防时疾艾灸关元, 太冲神阙足三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