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健康科普 >科普大讲堂
好雨知时节,运动驱春困
发布者:质控  发布时间:2022-02-19

雨水节气前后,万物萌动,温暖的春季即将到来。但冷空气活动依旧频繁,气温变化较大,仍要注意防寒保暖。

雨水节气前后正是容易“春困”的季节,如果长时间不运动,会使血液循环量减少,大脑的供血不足,身体的各个器官功能可能受到限制,容易产生困乏感。活动筋骨是一年四季都不能偷懒的事,适当的运动会让你的身体和大脑都兴奋起来,对缓解困乏感有着极好的效果。


1.注意保暖,滋养脾胃


雨水节气虽然是春天的第二个节气,但是在这一时间段,气温并没有上升太多。因此,我们在穿衣上要注意保暖,不要过早减少衣物。应多捂一段时间,以缓慢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,适应新的气候条件。

“燥寒冻肉,湿寒入骨。”由于春气涌动,身体偏热的人从感觉上欲减外衣。体热外泄,湿寒交换于内入骨,易伤骨关节致病。此时人们的机体调节功能远远跟不上天气的变化,稍不注意,伤风感冒就会乘虚而入。

雨水节气过后,气温开始回升,湿度逐渐升高,但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,所以早晚仍然较冷。因此,在这个时候,养生保健最关键的就是保护好中焦脾胃,注意保温。

民间有句保健俗语叫“寒从脚下起”,脚下神经末梢丰富、敏感,春捂要使足部保暖才能使身体真正地暖和起来。


2.宜多食粥


不要过多的吃寒冷的食物或喝凉茶,可适当吃些较温些的甜食,以养脾胃,避免脾胃受凉。

唐代孙思邈说“春时宜食粥”,提醒我们在春季应多喝粥。粥以米为主,以水为辅,水米交融,不仅香甜可口,便于消化吸收,还能补脾养胃、去浊生清。

image.png

3.运动要适度


雨水过后,随着气温回升,人们应逐渐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以加快血液循环,促进气血运行。但以不出汗或微出汗为佳,这时比较适合进行节奏和缓的运动,不必大汗淋漓、气喘吁吁,否则会消耗津液、损伤阳气、易受风寒。

同时由于气候仍然干燥,运动时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。

雨水仍然是早春节气,特别是北方,仍然较为寒冷,因此,不宜于做过于激烈运动,以便让肝气慢慢和缓的上升,避免因为体内能量消耗太过而失去对肝气的控制,导致肝气一下子往外跑得太多而出现发热、上火等症状。可以做些散步、打太极拳等较轻松的运动。

4.情志保持稳定,少忧思


雨水节气温度变化不定,很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,使人出现精神抑郁、忧思不断等表现,对健康造成较大影响,尤其对一些慢性疾病,如高血压、心脏病、哮喘患者更是不利。

中医认为,忧思伤脾。人过度忧虑,会影响脾胃功能。因此雨水节气情志养生至关重要。

应尽量调整心态,做到心情恬淡、开朗豁达、与人为善。遇到不顺心的事也不要冥思苦想钻牛角尖,力争及时从不良情绪中摆脱出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