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健康科普 >科普大讲堂
共40天!今起正式“入伏”,“三伏天”养生有哪些误区?
发布者:管理员  发布时间:2024-07-15
今天(7月15日)起正式入伏,今年的“三伏”又是40天。从2015年至今年,我国已连续10年的“三伏”都是40天。


俗语说“热在三伏”
入伏
标志着真正暑天的开始
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日子

今年的三伏天有40天
7月15日至24日为头伏(10天)
7月25日至8月13日为中伏(20天)
8月14日至23日为末伏(10天)



“头伏饺子二伏面”
在北方一些地区
有入伏吃饺子的传统习俗

在江西、湖南等地
吃鸡是伏天不错的选择
民谚道:
“起伏吃只鸡,一年好身体。”
三伏天里人的体能消耗较多
来上一碗浓郁鲜嫩的鸡汤
可以适当为人体
补充营养、祛除湿气

↓↓↓

“三伏天”有哪些养生误区呢?


误区一:三伏贴包治百病


“三伏贴”是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理论而发明的一种外用贴敷治疗方法。通过将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,对穴位产生热性刺激,进而达到治病、防病的效果。

需注意的是,三伏贴主要用于治疗肺部、骨关节等方面疾病。它只适用于免疫力低下、易患感冒、虚寒体质等人群,不适合孕妇、心脏病及高血压患者、湿热体质和皮肤严重过敏的人群。

误区二:伏天就要“以热制热”

很多人认为“冬病夏治”,就应该多吃温阳食物,以此来增强体质。殊不知,并非所有人都适合“以热制热”。

“三伏天”本就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。如果这时候再过度食入姜枣茶、羊汤等温阳食物,会导致内热体质人群上火,出现失眠、烦躁等症状。

误区三:夏天过度锻炼

“冬练三九、夏练三伏”,很多人认为,夏天出汗多,所以锻炼效果更好。实际上,这并不适合所有人。

首先,高温、高湿天气下,人体散热能力下降,过度锻炼容易导致体温过高,引起中暑、热射病等情况。中老年人群在“三伏天”应避免在户外过度运动,年轻人也应避开最热时段户外锻炼。

“三伏天”养生要以避暑为主,静以养心,多静少动。此时锻炼一定要避开高温,在阴凉的地方、凉爽的时间进行,宜做体操、散步、打太极等轻度运动,只要微微出汗就好了,不宜运动量过大。
误区四:绿豆汤喝越多越解暑

三伏天,很多人把绿豆汤当成了“神药”,每天大量饮用。

虽然绿豆确实有清热解暑的功效,但过量饮用可能会导致脾胃功能下降,引起消化不良、腹泻等问题。而且,长期大量饮用绿豆汤还可能导致营养不均衡。
误区五:只防暑不防寒

夏天虽然天气炎热,但室内外温差大,加上长时间吹空调,很容易导致感冒、关节炎等疾病。

空调温度最好跟外面温度相差不超过8℃。关键是不能太过贪凉,如果长时间一味贪图寒凉(冷饮、空调),势必会耗伤人体阳气,损害机体功能。
误区六:出汗后马上洗冷水澡

伏天出汗后,很多人迫不及待地冲个冷水澡,以为这样能快速降温。

其实,出汗后立即冲冷水澡,会导致毛孔急剧收缩,汗液无法排出,容易引起感冒、肌肉酸痛等问题。而且,突然的温度变化还可能引起心血管疾病。

建议洗温水澡,具体水温以接近人体体温为宜,即35℃~37℃。
误区七:蔬果代替正餐

为了减肥或者觉得夏天胃口不好,有些人选择用水果、蔬菜沙拉代替正餐。

这种做法虽然可以暂时减少热量摄入,但长期如此会导致营养不良,影响身体健康。而且,单纯依赖蔬果可能会导致血糖波动大,反而不利于减肥。

11111111111(1).jpg

2222222(1)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