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直咳嗽会不会引发肺炎?阳康后的“回马枪”,要警惕......
朋友圈里,第一批“中招”的朋友们已陆续晋级成“阳康”。
现在看来,还没到放松警惕的时候,新的毒株已经在路上。
国家进一步放开,我们将直面更多的不确定性。
但可以肯定的是,新冠最擅长回马枪,在你放松警惕的时候给予致命一击。
为了自己,也为了家人,下面这些新冠并发症与防护建议,大家都可以看看哟。
01 咳嗽与肺炎
咳嗽和肺炎是不同的概念。
咳嗽仅是疾病的症状,不是一种疾病,咳嗽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。咳嗽本身不会引起肺炎。当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仅累及上呼吸道时,通常就会出现咳嗽。而当炎症累及下呼吸道,就可能发展成为肺炎。咳嗽也是肺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。
如果出现咳血(痰中带血)、夜间(或改变体位时)咳嗽加重,咳大量黄脓痰,或者再次发热,气短、呼吸困难、胸痛等原有症状明显加重,以及咳嗽超过2周时,建议去医院就诊。
自我判断是否存在肺炎,应注意观察是否出现以下症状:全身症状:有无全身不适、乏力、头痛、厌食或全身肌肉、关节疼痛;局部症状:有无出现咳嗽、咳痰、胸闷、气短、呼吸困难等肺炎常见症状;其他症状:患者自我感知是否有气促、呼吸频率增快等。另外,家属可观察老人、儿童等家人是否与平时表现不同,比如精神倦怠,呼吸急促、口唇发紫。另外,老人是否存在意识淡漠、神志改变或容易感觉疲惫、体能下降,反应对答变慢等情况。如有以上情况,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,明确诊断,积极治疗,避免病情延误。
02 小心病毒性心肌炎
中山大学一位心脑血管医生发视频说,一个19岁的小伙子,感染新冠后一个星期,烧退了,咽痛改善了,但出现胸闷气短的现象。
国内外已有众多研究发现,新冠病毒容易攻击感染者的心脏,诱发心肌炎。《康复杂志》刊登了一项美国的研究,将感染新冠后30天的15万退伍军人与两组未感染者进行对比。数据发现,在感染后的一年里,有20个心血管问题明显增加。而武汉在2020年也做过调查,在新冠感染恢复的60天内,心率、疲劳程度都和正常人有明显差异。“阳康”后,我们的心血管系统并没有完全恢复到正常状态。还有人每天乏得很,说不出来的不舒服。一动就喘得厉害,心脏突突跳。
如果这些症状是在感染后2、3周内出现的,一定要警惕,心肌炎通常就发生在这段时间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师陈启稚曾说,心肌炎可对各年龄段、不同性别人群发起“无差别攻击”,20~40岁青壮年比老人、儿童更易中招。长时间不适要及时就医,做个心电图和抽血检查,不要大意。
03 警惕沉默性缺氧
前段时间,樊登老师的父亲因新冠过世,他在朋友圈提到一个此前大家都没关注到的问题:沉默性缺氧。肺部细胞被新冠病毒侵袭,肺泡减少,呼吸时摄氧不足,血氧浓度下降。正常人缺氧时会大口呼吸,有剧烈反应,但有的老年病人对缺氧反应很迟钝,甚至完全感觉不到胸闷、呼吸困难。据樊登老师自述,他看父亲有点犯迷糊,便在家给父亲戴上血氧仪测了一下,自测血氧浓度为88%,送到医院时血氧已经掉到了66%,CT显示老人肺部已经大面积变白。表面没症状,家人也不容易察觉,实际老人已经呼吸衰竭了,就叫“沉默性缺氧”。
正常人身体血氧饱和度在96%到100%之间,低于95%属于低血氧。93%是第一个警戒线,此时身体器官已处于缺氧状态。90%则是缺氧危险线,这时脏器已经处于极度乏氧状态,需要紧急送医接受治疗。而对感染了新冠的病人来说,血氧低于93%就已经达到重型标准。上海中山医院呼吸科与危重医学科主任宋元林还提到一点,“沉默性缺氧”虽然多发于老年人,但中青年也有可能得,比如长期伏案的工作者、孕妇和睡觉打鼾的人。有条件的家庭,可以准备个指尖血氧仪,随时监测老人状况。如果买不到,一些运动手表也有监测血氧的功能。如果都没有,也可以根据下面这些症状来判断血氧是否下降:
心跳过快,呼吸频率大于30次每分钟,皮肤发干发白发青,嘴唇发蓝发紫,精神迟钝,对话没有回应,无理由的大量出汗。
04 建议“阳康”6个月后接种新冠疫苗
“虽然短时间再次感染相同新冠病毒变异株的可能性不大,但免疫力较差的人群容易反复感染,包括老年人、婴幼儿、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以及免疫缺陷人群,存在短期内二次感染的风险,特别是面对新的变异株时。”张伯礼介绍,另外医生、护士等高风险岗位的人群,所处工作环境传播风险高,接触变异株多,工作强度大,二次感染的风险高。
“主要是对新冠病毒变异株的再次感染,因此感染转阴后也要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工作。”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强调,“阳康”6个月后可以接种新冠疫苗,最好采用序贯策略,注射异种疫苗,以强化免疫屏障。
对于新冠康复者,疫情期间预防二次感染最好的办法仍是落实好防护措施,包括戴口罩、注意手卫生、注意休息、勤通风、保持社交距离等,特别是对老年人和儿童“阳转阴”患者,应当保暖、尽量少聚集、保证良好的卫生习惯、注意营养饮食,增强免疫力,降低再次感染风险。
如果出现再次感染,一定要首先分清“复阳”与二次感染。“复阳”发生在转阴后2—3周内,患者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,主要是体内残留病毒片段检测出的阳性,一般没有传染性;而二次感染一般发生在首次感染后数月至一年内,相当于一次新的感染,一般有临床症状出现,并且病毒核酸载量较高,具有传染性。
“‘复阳’患者无需再治疗,注意休息,合理膳食和营养即可。”张伯礼提醒,二次感染的患者需再次进行规范治疗,并严格做好个人防护,做好自我隔离,注意对家人和同事的保护,降低疫情传播的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