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寒,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。古人云:“寒气之逆极,故谓大寒”。此时节意味着天气寒至极处,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时期的到来。
《黄帝内经》中告诉我们长寿秘诀:“上古之人,其知道者,法于阴阳,和于术数,食饮有节,起居有常,不妄作劳,故能形与神俱,而尽终其天年,度百岁乃去。”“冬三月,此谓闭藏。”
此时,自然界阳气潜藏,人体亦应顺应天时,注重养生以固护阳气、预防疾病。
大寒时节,气温极低,寒邪易侵。保暖防寒是此时期的首要任务,尤其是头颈、腰腹、膝部、足部等易受凉部位。中医认为,寒邪易伤阳气,导致气血凝滞,从而引发感冒、关节疼痛等疾病。因此,建议适时增添衣物,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。外出时,戴上帽子、围巾、手套,穿保暖鞋袜,以有效抵御严寒,保护人体阳气,还可以经常用热水泡脚。
泡脚方↓↓
葱白5个(连须根洗净),生姜10片(一元硬币大)共捣碎,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煎沸,放至一定温度趁热足浴,每日2次。桂枝、干姜、艾叶各15克,花椒10克,每剂药液可以使用3次。趁热泡脚,每次泡15分钟,每日1次。可在进入冬季时进行浴足,有较好的温阳、预防感冒作用。
大寒时节气温极低,对于身体机能减退、抗病能力减弱的老年人来说,极易旧病复发或增添新病,有的甚至危及生命。老年人在隆冬季节要随时注意防寒保暖,重点预防和寒冷有关的4种疾病:
感冒是寒冬季节的常见病、多发病,近段时间流感进入高发期。感冒虽然是小毛病,对于老年人来说,却容易诱发肺炎、肺心病、哮喘、慢性支气管炎等旧有疾病,甚至引起心肺衰竭。在寒冬季节,老年人在防寒保暖的同时,要注意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,并通过适当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。接种流感疫苗,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方法。
低温持续,人体受寒冷刺激后毛细血管收缩,血液循环外周阻力加大,左心室和脑部负荷加重,引起血压升高,加之天冷活动减少,血流速度慢,冬季所进食物往往油脂较多,这些都是中风高发的原因。
防中风首先要做好高血压、冠心病、糖尿病等原发病的治疗,日常注意饮食清淡,控制高脂、高盐饮食。老年人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活血化瘀、滋补肝肾、滋阴潜阳的中成药。
心梗是寒冬季节最容易致命的疾病,人体受寒冷刺激后,血管收缩,血液黏稠度增高,易形成血栓,导致心肌缺血缺氧,诱发心绞痛,重者发生心肌梗死。
建议老年人在每天气温稍高的时候参加户外锻炼,室温控制在18℃~21℃,以防寒邪侵袭。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溶栓降脂、扩血管和防治心肌缺血缺氧的药物。饮食以清淡热食为主,乐观处世,保持好心态。
人体受寒冷刺激后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,有胃病的老年人冬季容易旧病复发,常见的有消化性溃疡,甚至引起胃出血、胃穿孔等严重并发症。寒冬,老年人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,饮食宜选温软、淡素及易于消化的食物,少食多餐,忌食生冷,戒除烟酒,减少胃病发病机会。
大寒是冬藏与春生的转折点,此时饮食既应讲究温补,又要为身体适应春天的生发做准备。日常适当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,以此来抗寒气、保阳气。肉类如羊肉、牛肉等有滋补脾胃、温肾补阳的功能,鱼类中鲫鱼、黄鳝有补肝养血温阳益脾的功效。
冬季人们常吃热量高或滋补的食物御寒保暖,容易补过了头,平时应当增加蔬菜的摄入,可以减轻高蛋白食物带来的脾胃负担,也为冬天的进补做好扫尾,向春天的清淡饮食过渡。
萝卜有“小人参”之称,生萝卜味辛性寒,熟萝卜味甘性微凉。在寒冬肉类菜肴比较丰盛的情况下,一碗白菜萝卜香菜汤可以消除体内过多的油脂。吃火锅时,多加点白菜、豆腐等凉性食物,有助于消解火锅的燥热之气。
还可以增加大枣、百合、莲子、豆类、花生、松子、水果等副食的摄入,这些食物性味平和,适当进食,也能为身体适应春天的生发做好准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