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雪节气温度低,气候阴冷,寒邪之气容易伤体,易诱使慢性病复发或加重,因此大雪时节养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御寒保暖。
关节炎患者在寒冬须加强下肢保暖。除此之外,出门时一定让头部、背部、足部始终保持在暖和的状态,防止正气受损。
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不可取暖过度,如穿衣过暖、室温过高、蒙头睡觉等。否则会使体质下降,抗寒抗冻能力减弱,还容易上火伤元气。适度保暖,顺应自然,才能平衡阴阳,为来年春天升发做准备。
熬夜无论在任何时候都是养生大忌,尤其是在冬季,人若想身体有足够的能量抵御寒冷,减少疾病的发生,就应该顺应自然。大雪之后建议早睡晚起,早睡以养人体阳气,保持身体的温热;晚起以养阴气,养精蓄锐,收敛神气。
人们最佳的作息时间应是晚上十点至第二天早上六点,冬季早睡晚起也只是在此基础上微调而已。
冬季是进补的关键时刻,但冬季进补切忌乱补、过量补,进补不当可能会“补出问题”。因此,中医学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理念“欲补先清”,意思是要想进补见效,要先把身体里的“垃圾”清理干净。
日常可以选用新鲜的白萝卜,洗净削皮,切丁,根据个人喜好加生姜或者大枣一同榨汁饮用。
连服上几天萝卜汁,可以清洁肠胃,就能将体内淤积的浊气通过大小便排出体外,这时再进补就能使补品更好地吸收了。
但是身体脾胃虚寒、容易腹泻的人则不太适合服用白萝卜汁,反而要注意保暖,适当运动。
另外,冬天急躁易怒容易上火的人,不妨试试以虚掌拍打“三窝”,即腋窝(极泉穴)、肘窝、膝盖窝(委中穴),每次连续拍打5~10分钟,每周1~2次有助于促进机体代谢。
大雪养生记住三个重点,
再忙也要看看
大雪节气违逆了冬令的闭藏之气,消耗阳气、储存不足,就要损伤肾,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“养藏”呢?其实,只需记住三个重点:
【重点一:藏阳气】
早睡晚起注意保暖
首先在起居上,我们可以适当早睡晚起,待日出后再起床活动。早睡可以保养人体阳气,保持温热的身体;适当晚起可以养人体阴气。同时注意头部、颈部、背部和脚部的保暖,这些部位是人体阳气最容易散失的地方,防止寒邪入侵。
【重点二:藏热量】
多食温热食物抗寒
其次,在饮食上可以多吃温热食物。大雪时节,可适量食用牛羊肉等温热性肉类,能帮助我们抵御寒冷。例如,羊肉炖萝卜就是一道不错的养生菜肴。羊肉性温,能暖中补虚、开胃健脾,萝卜则有下气消积、润肺化痰的功效,二者搭配既能滋补身体,又能防止上火。
同时也可以补充一些黑色食物,中医认为,黑色食物入肾,有助于养肾防寒。像黑芝麻、黑豆、黑米等,都是不错的选择。
虽然天气寒冷,但仍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,每天喝 1500~2000 毫升水,以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,可以选择喝温水或温热的茶饮如红茶、枸杞茶等。
【重点三:藏津液】
做舒缓运动少出汗
大雪时节可以进行适当的运动,但要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大,避免大汗淋漓。可以选择一些舒缓的运动,比如太极拳、八段锦等。
这里要特别推荐一下——八段锦。现代研究已证实,八段锦能改善神经体液调节功能和加强血液循环,对腹腔脏器有柔和的按摩作用,对神经系统、心血管系统、消化系统、呼吸系统及运动器官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。
第一式:两手托天理三焦
本式通过“两手托天”的动作,主要达到调节三焦的气血与阴阳的功能。
第二式:左右开弓似射雕
本式通过“左右开弓”的动作达到了肝肺二者相互协调、气机条畅的生理作用。
第三式:调理脾胃单臂举
本式通过两手上撑下按的动作,达到舒胸展肩、拔长腰脊、调理脾胃气血阴阳的功能。
第四式:五劳七伤往后瞧
本式通过“往后瞧”的动作,达到了调节脏腑机能、疏理任督二脉的功能。
第五式:摇头摆尾去心火
本式通过“摇头摆尾”的动作来达到平衡人体阴阳、调理脏腑机能的作用。
第六式:两手攀足固肾腰
本式通过幅度较大的俯仰腰身来进行“两手攀足”的动作,从而达到健固腰肾、疏通经脉、调理人体气血、促进生长发育的功能。
第七式:攒拳怒目增气力
本式通过“攒拳怒目”的动作达到增强气力之目的。其动作柔和缓慢,圆活连贯,松紧结合,动静相兼,神与形合,气寓其中。
第八式:背后七颠百病消
本式通过“背后七颠”的颠足动作,达到调节脏腑气血功能和消除百病的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