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3月的最后一周是“中国麻醉周”
2023年“中国麻醉周”为3月27日~4月2日
今年的主题是:“敬畏生命,关注麻醉——无我,手术曾经痛苦难耐;有我,安全无痛得以保障”
麻醉的种类有哪些
全身麻醉 全麻通过吸入、静脉、肌肉注射等方法将麻醉药物注入患者体内,使其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,进入意识消失且无疼痛感觉的状态。对于患者来说,全身麻醉的最大的特点就是:睡一觉手术就做完了。 椎管内阻滞 这类麻醉是通过将局麻药注入椎管内,阻滞脊神经的传导,使其所支配区域的感觉、运动、反射功能暂时性抑制。 局部麻醉 包括表面麻醉、局部浸润麻醉、静脉局部麻醉和周围神经阻滞麻醉。 这类麻醉药通过用局部麻醉药暂时地阻断神经(丛)的传导功能,使该神经(丛)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。像臂丛神经阻滞就属于周围神经阻滞,可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,而一些位于体表的短效手术选择局部浸润麻醉即可。 全麻,即全身麻醉,理想的全身麻醉需要满足4个要素:镇静、镇痛、肌肉松弛、控制应激。 ▲全麻手术过程。 图片来源:腾讯医典 全麻后,人会变傻吗?
所谓的变“傻”,医学上称为“术后认知功能障碍”。
术后疼痛应该尽量忍耐吗? 这种观念是错误的! 疼痛发生时,会增加机体的耗氧量,交感神经兴奋,不利于手术后组织修复。其次,对心血管系统、呼吸系统、泌尿系统、胃肠运动功能也会有影响,疼痛剧烈时心率会增快,肺功能降低,有可能导致心脏负荷增加或肺部感染的相关并发症。 术后镇痛会“上瘾”?
麻醉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,充满了对生命的敬重,是“让人平静的躺着、安全的手术、舒适的醒来”的“魔术”,让我们一起敬畏生命、关注麻醉,了解舒适化医疗,讲好麻醉故事、助力健康中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