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节假期往往离不开应酬,应酬一多,喝酒机会增加,酒精性肝病逐渐增多,酒精性肝病的高发人群也逐渐年轻化。如果本身已有慢性病毒性肝病再过量饮酒,肝病即会加速恶化。喝酒应酬时,也别忘了好好保护肝脏。
如何完全避免酒精伤害?答案只有一个:不喝酒。如果实在推脱不了,下面5招或许能将酒精伤害降到最低。《中国膳食指南》建议,成年男女每天摄入酒精不得超过25克和15克。
- 男性每天最大饮酒量是啤酒1000毫升、葡萄酒250毫升、38度白酒1两半、52度白酒1两;
- 女性则为啤酒700毫升、葡萄酒200毫升、38度白酒1两、52度白酒6钱。
喝酒时最好慢些,小口喝。在喝酒间隙多喝白开水,或喝杯果汁(单独喝,不是跟酒掺着喝),可以加速酒精从尿液排出,减少肝脏负担。
喝酒前吃一些食物,能延缓酒精吸收,如奶类和豆浆等蛋白质饮料;苹果、南瓜等富含果胶的果蔬;全麦面包、杂粮粥等富含淀粉和B族维生素的食物。
喝酒后,吃些鸡蛋、芦笋、番茄、香蕉等食物,能缓解酒精引起的头痛、眩晕等不适。
白酒和黄酒在烫热过程中,甲醇、醛、醚类等有机化合物,会随着温度升高而挥发掉,同时乙醇也会挥发一些,使酒的浓度稍有降低,从而减轻对肝脏的伤害。两种以上的酒混着喝会表现出“协同作用”,更容易引起头昏、恶心、呕吐,以及其他中毒症状。且更容易喝下更多酒。
肝脏一天的代谢能力有限,一般成年男人体内每天约可消化分解由外摄取的26毫升纯酒精,相当于一瓶啤酒的量。要想让肝脏超常代谢酒精,第二天的保养就显得尤为重要。饮酒后第二天建议清淡饮食,如小米粥、清汤面、牛奶、果蔬类均可,补充身体所需。
建议:一些有急性肝炎、脂肪肝、肝硬化、肝病伴有糖尿病的病人要绝对禁止喝酒。此外,高血压、心脏病、尿酸过多、痛风、糖尿病、肝肾功能不佳、忧郁症、精神病、皮肤疾病及敏感、服用西药等人不应该喝酒。